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

首頁 > 新聞 > 綜合 > 船舷內外 > 正文

LNG動力船發展需產業鏈支撐
2013-07-04 16:20:50   來源:中國船舶報    編輯:國際船舶網   我有話要說

由于政府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的加大和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,預計以液化天然氣(LNG)為燃料的船舶需求在未來會有較大的增長,希望政府能夠出臺政策,支持LNG產業鏈的發展,為LNG燃料動力船的推廣使用創造良好的環境。在6月21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LNG大會——LNG船舶論壇上,來自船舶設計院所、海事高校、船級社、柴油機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制造廠等單位的專家介紹了各自LNG動力船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對LNG動力船產業發展的認識,并達成上述共識。

LNG動力船熱潮涌動

世界各國,特別是歐美等地區的船檢機構、船廠、發動機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制造廠和科研單位經過長期大量的研究認為,使用LNG作為船舶燃料,是全球航運界實現減少排放和降低燃料成本的首選措施。

在本次論壇上,這一觀點得到普遍認可。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高慧君在演講中表示,全球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清潔能源受到廣泛重視;國際海事公約對節能減排的要求逐漸嚴格;LNG燃料具有較好的經濟性。受這些因素影響,近年來,我國推廣應用LNG動力船的速度明顯加快。2010年,我國首艘LNG-柴油混合動力船成功試航。2012年,交通運輸部啟動了內河柴(船機庫 位置)油與LNG混合動力船改造試點項目。通過這一項目發現,當LNG燃料替代率為70%時,雙燃料船舶與未改造船舶相比,可節省燃料費20%,并可大幅減少硫化物、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。截至目前,我國已完成一批內河船舶的雙燃料發動機改造工作,而且相關技術日趨成熟。高慧君分析,按照目前試點船舶的“船齡在7年以下、技術條件好”的要求進行測算,我國內河大約有3萬艘船符合改造條件,船舶雙燃料改造市場前景廣闊。

挪威船級社(位置 聯系)大中華地區海事咨詢部總經理吳巨圣介紹,由于歐盟對節能環保的要求日益嚴格,目前歐洲在船上應用LNG燃料的速度快于中國。與中國主要對內河船進行LNG動力改造的做法不同,歐洲主要在新造船領域進行推廣,已有一批雙燃料船舶被列入建造計劃。他表示,LNG價格在全球處于不均衡的狀態,歐洲略低,亞洲略高,預計隨著LNG報價與石油報價聯動機制的取消,LNG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下降,這將進一步促進LNG動力船的發展。瓦錫蘭(船機庫 位置)中國有限公司應用開發工程師梁時中介紹,瓦錫蘭十分看好LNG動力船的發展前景,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制雙燃料發動機,目前其在該領域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。今年年初以來,瓦錫蘭雙燃料發動機訂單明顯增多。

打造產業鏈至關重要

雖然LNG動力船前景看好,目前的發展速度也比前些年快,但總體來看,這一產業領域仍呈現“雷聲大雨點小”的狀況。與會專家認為,這主要是由于LNG動力船的產業鏈不完善所致。

據了解,LNG動力船產業鏈主要包括船東(總包商)、發動機改造及制造企業、船廠、船上LNG氣瓶加裝、加注站建設等環節。高慧君說,由于目前LNG動力船改造規模小,成本相對較高, 影響了船東改造的積極性。多數專家表示,LNG動力船改造技術、雙燃料發動機技術已經過關,但氣站的缺乏嚴重影響了該型船的推廣。目前,陸用液化天然氣主要通過槽罐車來運輸,成本較高;同時,船舶改裝為LNG動力船后,需要在港口進行LNG補給,而國內的LNG補給和儲存等基礎設施建設尚處起步階段,并且相關加氣站布點方案還未出臺,技術標準缺乏。為此,與會專家建議,在LNG動力船起步階段,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政策,給予扶持,并抓好總體規劃,避免加氣站等設施無序建設。此外,由于LNG動力船是一個新生事物,其產業鏈的各環節在安全方面也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操作規程,導致船東對其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心存疑慮,因此,有關方面應盡快出臺相關標準。

事實上,這些情況正在逐步改善中。2012年7月,我國成立了由國家能源局、中國海事局、中石油、中國船級社(位置 聯系)等單位組成的“LNG動力船舶應用安全研究項目”領導小組,并決定開展LNG動力船安全性評價及其保障措施研究等六個相關課題研究,以規范我國LNG動力船改造市場,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。長江船舶設計院院長助理黎大江就表示,該院已啟動LNG動力船加氣站相關標準的編制工作。有關人員預計,我國LNG動力船相關行業標準及技術標準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出臺。此外,政府層面對LNG動力船的支持力度可能加大,交通運輸部《加快推進水運行業應用LNG燃料工作的指導意見》的草稿已經過多次討論,有望在今年出臺。這些舉措都將改變LNG動力船行業標準缺失的局面,加速船舶“油改氣”的進程,推動該類船舶在國內的大規模應用。

隨著相關標準的出臺及產業鏈的改善,業內專家預計,LNG動力船在2015年左右將會在我國大規模投入運營。